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涉及大脑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主要通过分层表征、神经环路平衡及脑区同步振荡实现。以下是关键要点:
-
分层表征与神经环路
工作记忆通过左前额叶和颞顶叶区域构建二维神经表征,分别编码项目在词块中的位置和词块在序列中的位置。这种分层结构克服了信息容量限制,支持灵活行为。
-
前额叶与谷氨酸-多巴胺平衡
依赖前额叶皮层神经环路,尤其是谷氨酸神经元与多巴胺神经元之间的动态平衡。这一平衡调节工作记忆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Baddeley和Hitch提出的核心模型基础。
-
感觉皮层与额顶网络协同
感觉皮层(如视觉、听觉)与额顶脑区共同参与工作记忆表征,形成“感觉参与假说”。不同脑区负责不同维度的信息处理,例如视觉工作记忆涉及视觉皮层与额顶网络的交互。
-
海马体精细亚区同步振荡
海马体前后亚区通过3-12Hz频段的同步振荡活动实现信息传递,支持正确工作记忆加工。后海马在高频幅值下驱动前海马,形成相位耦合关系,错误加工时该机制被抑制。
总结 :工作记忆的神经机制是多脑区协同、神经环路动态平衡及脑区同步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前额叶、颞顶叶、感觉皮层及海马体等多个脑区的复杂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