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三大报表之一,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情况,其核心编制方法可概括为“三步法”:确定编制基础(直接法/间接法)、分类归集现金流(经营/投资/筹资活动)、核对调整数据确保平衡。
一、选择编制基础
- 直接法:直接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收支(如销售收款、工资支付),适合业务简单的企业,直观但数据收集量大。
- 间接法:以净利润为起点,调整非现金项目(如折旧、应收账款变动),更适合多数企业,操作更高效。
二、分类归集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核心业务相关收支,如销售收入、采购付款,需剔除赊销等非现金交易。
- 投资活动现金流:涉及长期资产变动,如购置设备、处置子公司,注意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 筹资活动现金流:包括借款、还款、股东注资或分红,需与负债和权益科目联动核对。
三、核对与平衡
- 期末现金余额必须与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一致,差异需反向检查分类或调整项。
- 交叉验证:如间接法中“净利润+调整项”应等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投资/筹资活动现金流需与相关科目变动匹配。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关键在于逻辑清晰、分类准确,建议结合企业实际业务特点选择方法,并通过试算平衡确保数据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