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原文注释解析:北魏郦道元笔下的长江三峡以精炼语言描绘四季风光,注释揭示文言难点与地理特征,“素湍绿潭”“高猿长啸”等名句生动展现山水神韵。词句注释是理解这篇160字经典散文的关键,需结合文言语法与背景知识逐层剖析。
-
核心词义与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阙”通“缺”,意为中断;“夏水襄陵”的“襄”指水漫上山陵,源自《尚书》典故。此类注释直接关联文言实词活用与历史文化内涵,需对照现代汉语释义强化理解。 -
特殊句式与修辞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采用双重否定句式突出山势遮天蔽日;“虽乘奔御风”以“奔”代指骏马,是借代修辞的典型范例。注释中“不以疾也”的“以”存在学术争议(或为“似”误),体现文本考据价值。 -
地理与生态特征
“三峡”注释明确其范围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绝巘多生怪柏”解释为陡峭山峰的扭曲柏树,反映特殊地貌下的植物形态,注释将自然景观与文学想象结合。 -
情感与意境注解
“猿鸣三声泪沾裳”的“裳”读音(cháng)与字义(下衣)需标注,渔歌注释点明悲凉氛围,呼应郦道元对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隐晦关切。
提示:逐句对照注释可深入体会《三峡》“动静相生”的笔法,建议结合《水经注》全书地理书写特点,理解郦道元如何以科学考察为基础进行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