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文言文注释全解析:涵盖关键词、句式及背景知识,助你透彻理解北魏郦道元的山水名篇。
原文与注释对照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自:在。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实际长度约400里。“七百里”为夸张写法,突出峡长。
- 略无阙处:毫无中断。阙通“缺”,强调山势连绵。
-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嶂:如屏障的山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山高峡窄。
-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襄陵:水漫山陵。沿溯分指顺流与逆流,夏季水势险急,航路中断。
-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夸张对比船速,凸显水流迅猛。
-
春冬素湍绿潭,绝巘怪柏
- 素湍:白色急流;绝巘:极高峰顶。动静结合,色彩清丽。
-
晴初霜旦,猿啸凄异
- 属引:猿声连续。以“泪沾裳”收尾,渲染秋景悲凉。
文言知识精要
- 通假字:阙(缺)、转(啭)。
- 词类活用:奔(动词作名词,指快马)、清(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波)。
- 古今异义:或(有时)、虽(即使)。
总结
掌握《三峡》注释需结合地理特征、修辞手法及文言语法,理解郦道元如何以简练笔墨绘出三峡四季之景。建议背诵名句并对比现代译文,深化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