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养护记录表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核心文件,通过实时监测温湿度、操作节点等数据,预防开裂、强度不足等隐患,为工程验收提供可靠依据。其核心价值在于规范养护流程、明确责任追溯,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与安全性。
分项说明:
-
填写内容规范
记录表需包含浇筑时间、养护起止日期、环境温湿度、养护方法(覆盖保湿、喷水、蒸汽等)、操作人员签字等基础信息,重点标注异常情况(如温差过大、湿度不足)及处理措施。 -
养护周期与频次
标准养护期为7-14天,前3天需每2小时记录温湿度,后期每日至少2次;大体积混凝土或极端气候下需加密监测,防止内外温差超25℃引发裂缝。 -
养护方法选择
根据工程条件选择自然养护(洒水+覆盖薄膜)、蓄水养护(水池类结构)或化学养护剂(缺水地区),记录表中需明确方法细节及执行效果。 -
验收与存档要求
监理需逐日核查记录真实性,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至项目质保期结束,作为后期质量争议的关键证据。
注意事项:
养护记录缺失或数据造假可能导致验收不合格,甚至引发结构性风险;使用电子记录仪自动采集数据可提升准确性,降低人为误差。
混凝土养护记录表是工程质量控制的“过程密码”,完整、真实的记录能有效延长建筑寿命。施工方应严格遵循规范,结合技术工具优化数据管理,确保每一方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