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取农机补贴是近年来频发的惠农资金违规案件,其核心手段包括虚假购机、伪造材料、****等,涉案金额动辄数十万至上千万元,严重损害国家财政与农民利益。
-
虚假购机与伪造材料:不法分子通过虚构农户身份、重复申报或伪造购机发票套取补贴。例如,凉山州昭觉县经销商勾结村干部,冒用30余名村民身份骗取69.29万元补贴;福建大田县经销商曹某伪造无人机交易记录,骗取5.68万元补贴后被判刑。
-
****与权力滥用:基层农机部门人员利用审批权收受贿赂,纵容违规操作。福建龙岩市多个县区农机站站长与经销商串通,通过虚报项目、截留资金私分,涉案金额超百万元;河北柏乡县农机局长石某甚至直接“倒卖”补贴指标,一年敛财103万元。
-
监管漏洞与制度缺陷:农机补贴发放环节缺乏实质审查,信息不透明。凉山州通过“一卡通”改革规范46项补贴流程;福建检察机关曾因农机部门怠于履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追缴被套取资金。
提示:遏制此类违规需强化信息公开、技术监管(如区块链追溯)与跨部门协作,同时加大对诈骗、渎职的惩处力度,确保惠农资金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