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范执行,持续改进
以下是科室每月院感自查的小结,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整理而成:
一、组织管理
-
制度与责任明确
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各科室负责人及感染控制专员职责,制定并落实感染控制计划与监测措施。
-
培训与教育
定期开展院感知识培训,包括手卫生、职业暴露处理、抗生素合理使用等,通过讲座、考核等方式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二、感染控制措施
-
操作规范执行
-
所有医务人员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室层流净化管理规范。
-
消毒灭菌工作按标准执行,医疗器械、环境定期消毒,医疗废物分类及时清运。
-
-
职业暴露管理
建立职业暴露登记与处置流程,对暴露人员进行及时评估与防护,2024年共处理职业暴露事件10例。
三、环境卫生与空气质量
-
定期检测与维护
-
医疗设备、工作台面、地面等定期消毒,空气质量通过专业检测并采取净化措施。
-
手卫生依从性显著提高,病房门口手消毒液每月更换。
-
-
重点区域管理
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高危区域加强管理,层流净化设备维护及时。
四、医疗废物与抗生素管理
-
分类与处置规范
医疗废物严格分类标注,与市医疗垃圾管理处签订协议,确保处置流程合规。
-
抗生素合理使用
每月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性审查,降低耐药风险。
五、持续改进机制
-
监测与反馈
每月进行院感漏报率抽查(240份病历),对抗生素联合用药及手术感染风险进行专项监测。
-
问题整改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棉签未标注日期、消毒记录不全)立即整改,并跟踪复查。
六、不足与展望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如部分科室对抗菌药物监管不足、环境监测落实不到位等。未来将继续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并定期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力争将院感控制工作提升至更高水平。
以上内容综合了医院感染管理的核心要素,通过规范执行与持续改进,确保医疗安全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