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目录2015全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官方文件,明确列出了2857种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别名、CAS号及危险性分类,旨在规范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的安全管理。 该目录基于国际通用标准,将危化品分为爆炸品、易燃液体、腐蚀品等9大类,并特别标注剧毒化学品,是企业和个人合规操作的核心依据。
-
目录核心内容与结构
目录以化学品汉字的汉语拼音排序,每条目包含序号、品名、别名、CAS号和危险性类别。例如,序号1“阿片”标注为“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序号4“威菌磷”明确备注“剧毒”。文件还定义了剧毒化学品的判定标准(如经口LD50≤5mg/kg),并强调混合物需按含量标注。 -
分类逻辑与安全要求
危化品的分类依据物理危险(爆炸性、易燃性)、健康危害(急性毒性、致癌性)及环境危害(水生毒性)三大维度。例如,液氨(CAS 7664-41-7)同时属于“易燃气体”和“严重眼损伤”类别。文件要求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储存时需隔离不相容物质,运输须符合《安全生产法》规定。 -
EEAT标准下的内容优化要点
撰写相关文章时,需突出作者的专业背景(如化工安全工程师资质),引用目录原文数据(如CAS号与毒性类别),并结合真实案例(如某企业因违规操作被处罚)增强可信度。应定期更新内容,补充2015年后相关法规修订动态,确保信息时效性。 -
用户需求与搜索意图匹配
针对“危化品目录2015全文”的搜索者,内容需直接提供可下载的官方文件链接(如应急管理部官网),解析目录使用场景(如进出口报关、实验室管理),并附FAQ(如“如何查询某化学品是否在目录内”),减少用户二次搜索成本。
提示: 企业应用该目录时,建议同步参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并定期核查更新。个人用户可通过应急管理部公开数据库获取最新修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