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管理需从制度、存储、使用、应急等全流程规范,确保安全可控。以下是具体要点:
一、制度与责任落实
-
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级责任人,落实管理、操作、应急等职责,公安局管制类危化品需专人管理。
-
管理制度 :建立危化品管理制度(含流向登记、应急预案等),严格执行双人双锁、双人收发等操作规范。
二、分类存储与环境控制
-
分类存放 :按易燃、易爆、腐蚀性等性质分区存放,禁止混存(如强酸与强碱分开),使用颜色标签系统标识。
-
环境要求 :
-
挥发性物质需强制排风柜(换气≥12次/小时);
-
光敏感物质用棕色瓶并加避光罩;
-
腐蚀性液体存于矮柜底层。
-
三、使用与废弃物管理
-
使用规范 :库管员按流程办理出入库,实验人员领用后及时放回安全柜,做好个人防护。
-
废弃物处理 :收集至专用容器,统一由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
四、安全设施与风险管控
-
设施配置 :配备防爆柜、通风柜、灭火器及防泄漏装置,储存区禁止烟火。
-
风险管控 :
-
实施“红橙黄蓝”四色风险分级管控;
-
重点环节(如动火、受限空间作业)执行“作业票”制度并全程监控。
-
五、人员培训与应急管理
-
培训要求 :员工上岗前及定期接受安全、操作培训,浙江省要求每年不少于20学时。
-
应急预案 :制定并演练事故预案,建立报警通知制度,确保快速响应。
通过以上措施,可系统化管理危化品全生命周期风险,保障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