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具有以下核心概念和特征:
一、知识的核心概念
-
定义
知识是人类通过观察、学习、思考获得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系统化认识,包括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
分类
-
陈述性知识 :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明确知识(如科学理论、历史事实)。
-
程序性知识 :关于“怎么办”的操作性知识(如技能、算法)。
-
显性知识 :可书面/口头表达的知识(如书籍、数据库)。
-
隐性知识 :难以言传的经验与直觉(如工匠技艺)。
-
二、知识的关键特征
-
非物质性
知识无实体,依赖物质载体(如文字、图像)或大脑存在,信息本身无质量、不可感知。
-
永存性
知识一旦形成,可跨越时间被保存和传承,不会因物质消逝而消失。
-
可复制性
知识可通过复制(如出版、传播)被多人共享,且共享不减少原拥有者的权益。
-
非磨损性
知识在空间中可无限次再现,不会因使用或传播而损耗。
-
动态性
知识需不断更新修正,与实践交互中发展,具有主观性和延展性。
-
共享性与协作性
知识可被多人同时使用,团队协作能产生更大价值,但需通过沟通与协作实现。
三、其他重要属性
-
正确性 :知识需符合客观规律,错误知识可能导致实践偏差。
-
行动导向性 :知识能直接影响决策与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以上特征共同构成知识的基本属性,使其区别于普通信息,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