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是我国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节点,2025年正值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主题聚焦“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 这一节日通过普及国家安全知识、强化公民责任担当,构建覆盖政治、经济、网络等16个领域的安全防线,核心在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全民参与机制,并提供了12339举报电话等便捷的公众参与渠道。
国家安全涵盖政权、主权、领土完整及人民福祉等核心利益,其内涵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展。例如,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已成为当前重点,《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为维护安全提供了明确依据。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警惕窃密、间谍行为,发现可疑线索可通过线上平台或直接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举报人的信息与安全将受到严格保护。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从细节入手:使用复杂密码保护个人信息、甄别网络谣言、避免在社交平台泄露敏感内容,均是普通公民可践行的安全举措。青少年群体需特别防范网络沉迷和虚假信息,学校与家庭应协作培养其信息鉴别能力,例如通过“弱密码”案例教学和模拟举报演练。
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从个体到社会层面,持续关注安全动态、参与宣传教育,才能筑牢“看不见的防线”。今年教育日期间,各地将开展进校园、社区等活动,公众可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案例与政策解读,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