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部分高校存在对双非(非985/211)学生的隐性或显性歧视行为,主要表现为不保护第一志愿、调剂优先名校生、复试压分等现象。 其中,兰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被多次曝光存在此类问题,考生需谨慎选择。
- 兰州大学:以不保护第一志愿著称,调剂时明确优先接收985/211生源,双非考生在复试中易被高分调剂生挤压名额。
- 南京理工大学:偏爱本校学生,无论一志愿或调剂,本校生优势显著,外校双非考生竞争压力大。
- 首都师范大学:一志愿与调剂生混合复试,且倾向录取名校背景考生,双非学生易被边缘化。
- 广西大学:调剂环节被称为“调剂小清华”,高分调剂生优先,部分专业对双非考生设置隐性门槛。
- 华东师范大学:被指压低双非考生专业课成绩,影响其总分排名,甚至存在复试刁难现象。
- 武汉大学、山东大学:部分专业分组复试时,双非考生与名校生同组竞争,隐性歧视风险较高。
- 宁夏大学、云南大学:存在压分争议,双非考生专业课得分可能异常偏低,导致过线困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工科强校,以及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综合类院校,也被反馈在调剂或复试中对双非学生不够友好。
总结:双非考生应提前调研目标院校的录取倾向,优先选择保护一志愿、公开透明的学校,同时通过提升初试分数、积累科研经历增强竞争力。若发现明显歧视行为,可及时调整报考策略,避免无效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