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交化改造旨在通过优化农村客运体系,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助力乡村振兴。主要措施包括:因地制宜调整线路规划,增加班车频次,推广新能源车辆,整合城乡客运资源,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并给予经营者退出市场奖励,以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措施方案
优化线路规划
根据农村居民出行需求,重新规划客运线路,确保城乡覆盖全面,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内黄县通过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客运网络。推广新能源车辆
更换老旧车辆,引入新能源公交车,既提升环保水平,又提高车辆舒适度和安全性。伊春市在试点县新增新能源公交车,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整合城乡客运资源
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整合城乡客运经营资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来宾市兴宾区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实行公交化运营模式
改变传统农村客运经营模式,采用公交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城乡衔接。例如,赤水市对条件成熟的农村客运线路实行公交化模式运营。经济奖励支持
对退出市场的经营者给予经济补偿,包括歇业补偿金、车辆折旧残值补偿等,保障其合法权益,确保改造顺利推进。票价调整
调整票价结构,城区线路票价较低,城乡线路实行阶梯票价,原则上低于现行农村客运票价的一半,让利于民。
成效与展望
农村公交化改造显著提升了城乡居民出行便利性,促进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更多试点县的推进,农村公交化改造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