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河行蓄洪区主要包括16处关键区域,其中7处为蓄洪区(如濛洼、城西湖等)、9处为行洪区(如姜唐湖、寿西湖等),涉及7市19县,总面积2813.4平方公里,承担着淮河中游防洪调蓄的核心功能。
-
蓄洪区(7处)
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南润段、邱家湖、老汪湖是主要蓄洪区,通过主动蓄纳洪水减轻下游压力。例如濛洼蓄洪区自1953年建成后多次启用,有效保护淮北大堤安全。 -
行洪区(9处)
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行洪区通过临时分泄洪水扩大河道行洪能力。部分区域如方邱湖、临北段已调整为防洪保护区。 -
区域分布与功能
行蓄洪区集中分布于阜阳、六安、淮南等7市,涉及人口超百万。通过庄台、保庄圩等安全设施减少群众转移压力,同时兼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
安徽淮河行蓄洪区是防洪体系的关键环节,未来通过迁建安置、工程优化逐步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实现防洪与发展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