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目二选择题必背知识点涵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及教学能力四大板块,重点内容需通过口诀与逻辑串联记忆,同时结合案例理解。
一、教育学高频考点
- 教育起源论:劳动起源说(凯洛夫、米丁斯基)、心理起源说(孟禄)、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神话起源说,可用口诀"劳心很神圣,kemi梦里陪"记忆。
- 古代教育特点:"专刻街道像"对应专制性、刻板性、阶级性、道统性、象征性;近代教育四大特征为"世俗公布义务教育法"(世俗化、公立教育、义务教育、法治教育)。
- 教育学家核心理论:赫尔巴特"传统三中心"(教师、课堂、教材)、杜威"现代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借助口诀"光头强发现两棵树,提起工具成筷子"强化记忆。
二、心理学关键理论
-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顺序性(循序渐进)、阶段性(针对性任务)、不平衡性(关键期)、互补性(潜能开发)、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 发展理论流派: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外铄论(荀子、洛克)、多因素交互论,需结合案例区分环境与遗传作用。
- 学习动机理论: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归因理论(韦纳三维归因)是高频出题点。
三、教育法律法规与师德核心
- 法律关系解析:政治经济制度主导教育性质与领导权,生产力决定规模与方法,文化塑造内容与手段,需理清四者作用边界。
- 教师权利与义务:遵纪守法、教书育人、终身学习是基本准则,师德违规行为(如体罚、歧视)属法律红线。
- 学制与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年限延伸至9年,基础型课程着重三基(读写算),研究性学习属综合实践必修课程。
四、教学设计与评价方法
- 教学四原则应用:直观结合多媒体,启发性提问激发思考,系统性突出重难点,巩固性通过多样化复习强化记忆。
- 评价类型区分: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反馈,诊断性评价用于学习前摸底,总结性评价侧重终结成果反馈。
- 教学设计三核心:目标依据课标与学情,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需层次分明,活动设计需匹配学龄阶段特点。
教资科目二选择题需以关键词串联庞杂知识点,利用口诀降低记忆负荷,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教育原理与应用场景,避免机械背诵。考前可针对性梳理高频考点,结合错题复盘薄弱环节,提升答题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