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过年风俗以祭灶王祈平安、蒸面灯测丰歉、除夕围炉守岁、初一抢年拜庙会为核心特色,融合农耕文化与皖北民俗,形成独具魅力的年节传统。
-
腊月廿三起,家家户户开始“送灶”仪式,供奉麦芽糖、灶饼,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一习俗延续至除夕前,伴随扫尘、贴手写春联等活动,门楣悬挂红布条寓意辟邪纳福。
-
蒸面灯是阜阳独有的正月十五民俗:用黄豆面捏制十二生肖油灯,根据灯花形状预测每月雨水丰歉。孩子们手提面灯“照害虫”,边唱民谣边巡游院落,祈愿新年五谷丰登。
-
年夜饭讲究“三全三丸”——全鸡、全鱼、全蹄膀象征圆满,糯米圆子、四喜丸子、绿豆圆子寓意团圆。守岁时全家围坐火盆,长辈分发“压腰钱”,炭火彻夜不熄预示家运兴旺。
-
正月初一“抢年”争烧头香,男性穿戴新衣祭祖,女性准备“元宝茶”(茶叶蛋配红糖水)。拜年需携“三色礼”——糕点、蜜枣、油炸馓子,晚辈行跪拜礼后获赠红鸡蛋。
-
初五至元宵期间,阜阳文峰塔庙会、颍上管仲老街轮番上演舞龙灯、肘阁抬阁、淮北梆子戏。民间艺人表演“蛤蟆翁”逗趣杂耍,孩童燃放“地出溜”烟花,构成热闹的年俗画卷。
特别提醒:参与庙会注意错峰出行,蒸面灯建议使用环保材料,燃放烟花爆竹需遵守当地规定。这些传承六百年的习俗,既是皖北文化的活化石,也寄托着人们对和美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