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融合宗教祭祀、娱乐表演与商贸交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主要风俗介绍:
一、核心活动
-
宗教祭祀
作为庙会的核心,包含请神、迎神、祭神、送神等仪式,常见法事、坛醮斋戎及祈子活动。例如佛教寺庙的“法事”、道教庙观的“道场”。
-
祈福活动
人们通过进香、许愿、上香等方式祈求平安、丰收或子孙昌盛,不同庙会供奉的神灵对应不同祈愿(如佛保佑安康,土地庙祈求五谷丰登)。
-
娱乐表演
包含舞龙舞狮、戏曲、杂技、曲艺(如大鼓、评书)等传统节目,以及糖画、剪纸、捏面人等民间技艺展示。
二、商贸与民俗融合
-
集市贸易 :早期以祭祀为主,后发展出商品交易,涵盖小吃、手工艺品、日用品等,形成“庙会经济”。
-
特色活动 :部分地区融入套圈、投掷游戏等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感。
三、历史演变
- 起源于远古祭祀活动,唐代形成地方性节日,宋代发展,明清鼎盛,现代演变为兼具娱乐与旅游的民俗活动。
四、地域差异
不同地区庙会特色各异,如上海庙会的皮影戏、转糖盘,泰山庙会的道教仪式,均体现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