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工龄和20年工龄的退休工资差距显著,主要受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及个人账户积累影响。若缴费基数较低且当地工资水平一般,15年工龄者每月或仅领取1100元至1500元左右,而20年工龄者可达到1800元至2500元。
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可能的过渡性养老金构成。基础养老金与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及缴费年限直接相关。例如,若当地计发基数为5500元,15年工龄、缴费指数0.8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约为742.5元,叠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约360元(按账户累计5万元、计发月数139个月计算),总金额约1102.5元。20年工龄者若缴费基数一致,仅因年限增加,基础养老金即可增至约1045元,总金额可能超过1500元。
地区差异进一步拉大差距。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2025年养老金计发基数分别达12307元与11883元,20年工龄者每月或超2000元;而中西部地区计发基数偏低,如河南约1024元,15年工龄者仅领取约1200元。个人缴费基数越高,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增长越快,20年工龄且缴费基数达300%时,养老金可突破3000元。
需注意,延迟退休及高缴费档次能显著提升收益。如60岁退休较55岁相比,计发月数减少,个人账户养老金提升约5.3%。建议延长缴费年限至25年以上,并根据经济条件提高缴费基数,退休地选择计发基数高的城市。养老金计算工具(如国家社保平台)可辅助预估金额,但最终以当地政策为准。合理规划参保策略是保障老年生活品质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