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以“普及安全知识,确保生命安全”为核心主题,聚焦提升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强化家校社协同防护体系,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与实践演练结合,推动安全意识深植校园日常。
在应急避险能力培养方面,今年安全教育重点覆盖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控)、日常安全隐患(交通、防溺水)等领域。学校通过模拟火灾逃生、急救技能培训等场景化演练,帮助学生掌握“黄金救援时间”内的正确应对方法。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成为亮点,例如VR技术还原事故现场、AI互动问答强化记忆点,使抽象的安全知识更直观易懂。
家校社协同防护机制进一步升级,教育部门联合社区、家庭打造“三位一体”安全网络。家长可通过安全教育线上平台学习儿童心理干预技巧,社区定期组织安全讲座与隐患排查,学校则依托“安全积分制”鼓励学生参与风险识别与报告,形成全员参与的防护闭环。
长效机制建设层面,多地将安全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编写分年龄段的教材,确保内容贴合学生认知水平。部分地区试点“安全能力认证”,将应急技能掌握情况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激发学生主动性。校园安全风险评估与动态监测平台逐步推广,利用大数据预判潜在风险点,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不仅是年度主题活动,更需转化为常态化行动。家长可借助亲子共学模式巩固安全知识,教育工作者应持续更新教学工具库,社会各界则需为青少年营造更安全的成长环境,真正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