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已有4000多年历史,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祭祀活动,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习俗涵盖扫尘、贴春联、守岁、拜年等,核心主题是除旧布新、团圆祈福。
-
由来
- 上古祭祀:春节雏形为夏商时期的岁首祭祀,西周形成庆祝丰收的“年”概念,汉武帝颁行《太初历》正式确立正月初一为新年。
- 传说演变:普遍接受的说法源于虞舜时期祭拜天地;民间“年兽”传说解释了贴红联、放爆竹的习俗;辛亥革命后定名“春节”,与公历元旦区分。
-
核心风俗
- 除旧布新:腊月二十三起“忙年”,扫尘寓意驱晦气;贴春联、窗花、“福”字象征迎祥纳福。
- 团圆祭祀:除夕年夜饭必备鱼(年年有余)、饺子(招财进宝);守岁燃灯祈福;初一拜祖先、发压岁钱。
- 祈福娱乐:舞龙舞狮、庙会集市展现地方特色;初五迎财神,十五元宵赏灯落幕。
-
文化内涵
春节融合自然时序与人文伦理,体现敬天法祖、家庭团聚的价值观,是联合国认可的非遗项目,全球华人共享的文化纽带。
提示: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辞旧迎新、阖家欢乐的核心始终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