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年评副高职称时,单位是否同意延迟退休取决于政策允许性、岗位需求和个人条件。核心政策依据显示,副高职称人员经单位申请和上级批准可延退至65周岁,但需满足“工作需要、身体允许、本人自愿”三大条件;单位决策权重则受编制、职数、经费等现实因素制约,并非所有申请均能通过。
-
政策可行性:国家明确副高职称人员可申请延迟退休,但需逐级审批。例如,副教授级专家经单位报上级批准后最长可延至65周岁,但需承担重点项目或学科带头人等关键角色。2025年渐进式延迟退休新规实施后,弹性机制允许协商延退1-3年,但不得突破65岁上限。
-
单位考量因素:
- 职数限制:若单位副高职数紧张且中级职称晋升需求迫切,可能拒绝延退以腾出岗位。
- 专业必要性:非核心岗位(如非科研、教学骨干)或可替代性强的专业,单位倾向按常规退休。
- 成本与编制:自收自支单位可能因人力成本拒绝延退,而财政拨款单位审批空间较大。
-
个人条件关键性:
- 工作贡献:承担国家级项目、学科建设等不可替代任务时,延退成功率更高。
- 健康与意愿:需提交健康证明并明确自愿延退,否则单位无权强制保留。
总结:差一年评副高者若符合政策条件且单位确有需求,可尝试协商延退,但需提前与人事部门沟通职数、项目衔接等具体问题,同时准备充分的审批材料。若单位明确拒绝,则需按法定年龄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