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酒驾是否会被开除公职,需根据酒驾情节严重程度及是否涉及刑事责任综合判定。以下是具体案例分析:
一、酒驾不构成犯罪时(一般酒驾)
-
行政处罚为主
若酒驾未达到醉驾标准(20mg/100ml以上),仅受行政处罚(如暂扣驾照、罚款),通常不会直接导致开除公职。
- 案例 :虞城县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刘前因醉酒驾驶被判拘役1个月15日并处罚金7500元,后因其他违纪问题被开除公职。
-
党纪政纪处分
即使未入刑,也可能因影响公职形象给予警告、记过等处分。
二、醉驾或涉及刑事责任时(严重酒驾)
-
被判拘役/有期徒刑
-
开除公职 :若因醉驾被判拘役(如2个月以上)或有期徒刑,通常会被开除公职。
- 案例 :永州市委组织部原副主任吴毅因醉驾被判拘役2个月,缓刑2个月,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商丘市虞城县国土资源局副主任科员侯晓东因醉驾被判拘役6个月,后受开除公职处分。
-
撤职或开除党籍 :若因过失犯罪被判管制、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能撤职或开除党籍,但保留公职(需上级批准)。
-
-
重大交通事故
若酒驾导致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即使未判刑,也可能因“造成恶劣影响”被开除公职。
三、其他情形
-
多次酒驾或屡教不改 :多次酒驾且拒不改正者,可能加重处分,甚至开除公职。
-
公职人员非党员职工 :非党员职工酒驾通常按《政务处分法》处理,与党员公职人员处分标准一致。
总结 :公职人员酒驾是否开除公职,关键在于是否构成醉驾或涉及刑事责任。一般酒驾仅受行政处罚,严重酒驾或入刑则面临开除公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