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教学理论谁提出的

布鲁纳

结构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教育家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1. 理论提出背景

    布鲁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结构教学理论,主张教育应关注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核心观点

    • 无论教授何种学科,都需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结构;

    • 倡导发现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3. 主要著作

    《教育过程》是布鲁纳的代表作,在书中系统阐述了结构教学理论。

  4. 理论影响

    该理论对20世纪中叶的课程改革运动影响深远,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活动课程或社会中心课程形成对比,被称为“学问中心”。

结构教学理论的创始人是布鲁纳,其理论以学科结构为核心,强调发现学习和科学探索能力培养。

本文《结构教学理论谁提出的》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814806.html

相关推荐

《教学与发展》摘抄

​​《教学与发展》核心观点:教学应超越知识传递,直指学生全面发展,其核心原则包括“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推进”“理论指导实践”等,旨在激发学生潜能,构建内在学习动力体系。​ ​ 赞可夫主张教学需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超越单纯智力增长,涵盖情感、意志、性格及集体主义精神的塑造。强调​​“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时,才是好的教学”​ ​,即教学设计应适度超前于学生当前水平,通过挑战激活其思维与创造力

2025-05-09 高考

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该书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经典之一,系统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革命性观点,奠定了现代进步教育运动的基石。​ ​ ​​约翰·杜威的教育背景与地位​ ​ 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曾任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其教育思想融合了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

2025-05-09 高考

教育与发展的作者是谁

《教育与发展》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作者身份 赞科夫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研究,主持了长达20年的教育实践项目。 著作背景 该书于1975年出版,系统总结了其20余年关于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核心观点。 理论贡献 赞科夫批判了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强调教学应促进学生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多方面发展

2025-05-09 高考

《教学与发展》简介

《教学与发展》是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教育理论,核心主张通过 高难度、高速度、理论主导**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包括智力、情感、意志等综合能力)。其创新性在于打破传统教学的“适应性”局限,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激发学生的潜能。 核心理念:一般发展理论 赞科夫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知识传授,更要推动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性等综合能力 的整体提升。他反对机械训练

2025-05-09 高考

《教育过程》的作者

‌《教育过程》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他是认知心理学和教育改革领域的先驱,其理论强调“ ‌发现学习‌”和“ ‌螺旋式课程‌”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 ‌学术背景与贡献 ‌ 布鲁纳毕业于哈佛大学,专注于认知发展研究,提出“‌认知结构理论 ‌”,主张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他在《教育过程》中系统阐述了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025-05-09 高考

我的教学生涯作者是谁

《我的教学生涯》的作者是康华光,这本书于2009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几个 作者背景 :康华光是一位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其职业生涯涵盖教育、研究和学术创新等多个领域。 书籍内容 :书中回顾了作者从幼年到老年的学习、工作经历,包括在湖南岳云中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重要阶段的学习与工作历程。 主题思想 :书中强调“学问思辩,攻必求克”的座右铭,展现了作者求知与奉献的精神。

2025-05-09 高考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谁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作家埃迪蒙托·德·亚米契斯 ,这部世界文学名著创作于1886年,以日记体形式展现儿童成长中的爱与教育,被誉为“最富爱心的读物”。 作者背景 :亚米契斯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作家,曾参与意大利统一运动,后转向文学创作。他的代表作《爱的教育》融合了爱国主义与人文关怀,成为其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 作品影响 :该书全球销量超千万册,被译成百种语言,并多次改编为影视作品。在中国

2025-05-09 高考

《教育原理》的作者

《教育原理》的作者存在两种不同说法,需根据具体版本区分: 孙俊三 该版本由中南大学出版社于1970年出版,明确标注作者为孙俊三,内容聚焦于教育科学素养的培养。 沛西·能 另一版本由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所著,1920年首次出版,强调教育作为生物过程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总结 : 若指1970年中南大学版,则作者为孙俊三; 若指1920年英国原版,则作者为沛西·能。

2025-05-09 高考

《教学与发展》

​​《教学与发展》是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经典著作,其核心理念是“教学促进发展”,强调通过高难度、高速度等教学原则推动学生的“一般发展”,涵盖智力、情感、意志等多方面能力的成长,为现代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 书中系统总结了赞科夫历时近二十年的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以“教学促进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论体系,明确教学与学生发展应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赞科夫主张教学不能被动等待学生自然发展

2025-05-09 高考

有效教学作者简介

​​有效教学作者简介的核心在于通过权威背景、专业成就和真实案例建立可信度,同时满足Google EEAT标准(经验、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的要求。​ ​ 以下是关键要点: ​​突出专业资质与行业经验​ ​ 作者简介需明确展示教育背景、从业年限及领域内成就(如“10年教学策略研究经验”或“出版3本教育方法论著作”)。量化数据(如“培训学员超5000人”)比模糊描述更具说服力。若涉及学术成果

2025-05-09 高考

范例教学理论谁提出的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 和克拉夫基 等人提出的,这一理论强调通过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帮助学生从个别案例中掌握一般规律,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1. 理论背景 范例教学理论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当时教育界面临科技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这一理论主张通过教学中的“范例”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而非简单的知识复制。 2. 核心理念 范例教学的核心在于“范例性”和“规律性”

2025-05-09 高考

教育衔接理论是谁提出的来的

教育衔接理论由美国教育者Fred Rodger于1983年提出。该理论以"School readiness"为核心概念,强调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需做好身心、认知、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准备,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2025-05-09 高考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谁提出的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由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其核心是以最小教学投入实现**教学效果,成为20世纪70年代影响深远的教育方法论之一。 理论背景与提出者 巴班斯基为改善苏联学生留级和成绩不佳现象,运用系统论方法提出该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资源、时间和效果的平衡优化。 核心内涵 主张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减少师生精力消耗的同时最大化教学效益,注重整体性与可操作性,而非单一方法。 实践意义

2025-05-09 高考

教学特殊认识理论谁提出来的

教学特殊认识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 Vygotsky) ‌提出的。这一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尤其关注‌“最近发展区”(ZPD) ‌的概念,即儿童在成人或更有能力的同伴指导下能够达到的潜在认知水平。维果茨基的理论对现代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核心概念:最近发展区(ZPD) ‌ 维果茨基认为

2025-05-09 高考

行为课程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行为课程理论是由中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雪门(1891~1973)提出的​ ​,其核心理念强调课程源于儿童行为与实践,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这一理论融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理念,推动了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向科学化、实践导向的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理论背景与形成​ ​ 张雪门在20世纪30年代受行为主义心理学和杜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提出行为课程理论

2025-05-09 高考

教学理答是谁提出来的

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裴斯泰洛齐 。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核心结论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思想的教育学家,其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应与儿童心理发展相一致。 理论背景 他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提出:“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化。” 认为教学活动必须与儿童的实际经验相结合,否则将失去价值。 历史地位 裴斯泰洛齐的理论为后续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5-05-09 高考

四阶段教学理论是谁提出的

​​四阶段教学理论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9世纪首次提出​ ​,其核心是将教学过程系统化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递进阶段,​​强调心理学基础与教学程序的科学结合​ ​,对现代教育理论影响深远。 ​​明了阶段​ ​:教师通过清晰讲解或直观演示呈现新知识,学生处于静态专注状态,目标是建立对新概念的初步认知。 ​​联想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关联,通过分析讨论形成假设

2025-05-09 高考

教学过程理论是谁提出的

教学过程理论的提出者因不同时期和理论体系而异,主要代表人物如下: 孔子 理论 :最早提出“学—思—行”统一的教学过程,强调认知、情感与实践的结合。 夸美纽斯 理论 :主张“一切知识从感官开始”,提出教学应基于感觉活动,为近代教育学奠基。 赫尔巴特 理论 :提出“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系统化地揭示课堂教学规律,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正式形成。 杜威 理论 :倡导“从做中学”

2025-05-09 高考

问题教学理论谁提出的

问题教学理论由前苏联教育家 马赫穆托夫 提出。以下是关键信息整合: 理论创立者 马赫穆托夫是问题教学理论的核心奠基人,他反对传统知识传授模式,主张通过问题解决促进学生主动探索。 理论核心内容 以问题情境创设为核心,强调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或教师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认知发展。 采用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框架描述教学过程,注重思维逻辑的系统性。 理论影响与实践

2025-05-09 高考

示范教学理论是谁提出的

示范教学理论是由德国教育学家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 1. 理论核心 示范教学理论强调通过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学习和学生的自主探究。 2. 应用场景 示范教学理论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和大学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在科学、数学等学科领域,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抽象概念和原理。 3. 实践意义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