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100条消防常识是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核心要点包括:火灾分类(A-F类)、灭火四法(隔离/窒息/冷却/抑制)、逃生三要素(湿毛巾捂口鼻、低姿前行、禁乘电梯),以及日常预防(电器检查、燃气安全、消防通道畅通)。
-
火灾基础原理
燃烧需三要素共存: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烟头中心温度达700-800℃,易引燃纸张等可燃物。火灾按燃烧物分为6类,例如A类为固体火灾,F类为烹饪油脂火灾,需针对性扑救。 -
日常预防关键
电器火灾占比较高,避免插线板超负荷或串联使用;燃气泄漏时立即关阀通风,禁用明火;油锅起火用锅盖或灭火毯覆盖。电动车禁止楼道充电,烟道需每季度清洗,灭火器压力表指针绿色为正常。 -
应急逃生技巧
湿毛巾折叠8层过滤烟雾,门把发热需封缝浇水等待救援。高楼火灾禁用电梯,2层以上严禁跳楼。公共场所需熟记疏散图,身上着火时“停躺滚压”。 -
消防设施使用
灭火器操作四步法:提、拔、瞄、压;消火栓组件包括水带、水枪;喷淋系统在68℃自动启动。防毒面具有效期3-5年,应急灯供电需≥30分钟。 -
法律责任与意识
消防法强调“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人员密集场所需配专业消防员。安全出口标识为绿色,消防通道宽度≥4米,堵塞属违法行为。
定期演练和知识更新至关重要,建议家庭每季度开展火灾逃生演练,并检查消防器材状态,将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