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的核心在于预防为主、规范操作,关键要点包括:正确储存标识、严格个人防护、规范废弃物处理,以及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
分类储存与清晰标识
所有化学品必须按性质分区存放(如酸碱隔离、易燃品专柜),避免混合引发反应。容器标签需完整标注名称、浓度、危害等级及CAS号,老旧标签及时更换。易挥发化学品应密封并存放在通风处。 -
个人防护装备不可简化
根据化学品特性选择防护用具:耐腐蚀手套(如丁腈材质)、防溅护目镜、防毒面具(针对有毒气体),实验服需覆盖全身。使用前检查装备完好性,污染后立即更换。 -
操作流程标准化
配制溶液时遵循“慢加搅拌”原则,尤其是强酸稀释;转移高危化学品需双人核对。禁止在实验区饮食、存放个人物品,操作台面随时保持清洁。 -
废弃物处理合规化
废液分类收集(有机/无机/重金属等),贴明成分标签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锐器类废弃物使用防刺穿容器,生物污染材料需高压灭菌。严禁直接倒入下水道或混入生活垃圾。 -
应急准备与定期演练
实验区域配备冲淋装置、灭火毯及中和剂(如碳酸氢钠应对酸泄漏),张贴紧急联系人电话。每季度开展泄漏、火灾模拟演练,确保全员掌握急救措施和逃生路线。
化学品事故多源于疏忽细节。养成安全习惯比事后补救更重要——从穿戴防护装备到记录使用台账,每一步都是对生命的负责。企业需将安全培训纳入考核体系,个人则应主动学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