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泄漏应急处置的核心步骤包括立即隔离现场、做好个人防护、切断泄漏源、覆盖或抑制泄漏物、科学清理及后续处置,以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风险可控。
1. 立即隔离现场
发生泄漏时,迅速疏散无关人员并设立警戒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根据泄漏物质性质及扩散范围,隔离半径至少扩大至50~100米。关闭通风系统,避免有毒气体进入其他区域。
2. 穿戴专业防护装备
处置人员必须佩戴与危化品性质匹配的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化服、耐腐蚀手套等。若泄漏物易燃,需使用防爆工具,严禁穿戴化纤类衣物。
3. 切断泄漏源与控制扩散
关闭阀门、堵漏或转移容器,优先阻断泄漏源头。针对液体泄漏,可用沙子、吸附垫围堵;气体泄漏可通过喷雾水枪稀释,但忌用水直接冲击易燃物。
4. 覆盖或中和危险物质
针对酸性或碱性危化品,使用对应中和剂处理;对易挥发液体,用泡沫覆盖以减少蒸汽产生。避免随意混合不同化学品,防止二次反应。
5. 规范清理与污染物处置
收集的泄漏物须装入专用容器,贴明标签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理。污染区域需彻底清洗,废水需集中处理,严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自然环境。
6. 上报与后续监测
处置完毕后,向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故详情,并持续监测周边空气、水体及土壤是否残留危害。相关人员需接受健康检查,确保无隐性伤害。
危化品泄漏处置需遵循“生命安全第一、科学有序干预”原则,企业及单位应定期演练应急预案,配备足量应急物资,提升事故响应效率,最大限度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