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溢流后不能正常关井的核心原因在于井筒条件或操作不当导致地层压力失衡,可能引发井喷、设备损坏或环境污染。关键因素包括套管鞋处地层承压能力不足、关井方式选择错误(如硬关井引发水击效应)、井控装置故障或安装不规范,以及延误关井时机导致溢流恶化。
-
地层条件限制:若套管下深不足或固井质量差,关井压力可能压裂地层,导致流体沿井口窜至地面。此时需分流放喷而非强行关井,避免地面窜通或井漏风险。
-
关井方式不当:硬关井虽快速但易产生水击效应,高速油气冲击井口装置;软关井通过节流阀缓冲压力,但操作耗时。含硫化氢等特殊井需权衡溢流量与安全性,行业标准推荐软关井。
-
设备与操作问题:防喷器试压不合格、节流管汇未正确开启或内防喷工具失效,均会导致关井失败。例如,未及时打开平板阀或关节流阀顺序错误,可能刺漏设备或无法密封井口。
-
延误与判断失误:发现溢流后继续起钻、循环观察或抢下钻具,延误关井时机,加剧溢流。早期关井能减少地层流体侵入,降低套压和井壁失稳风险。
-
管理漏洞:无证操作、应急预案缺失或未按设计施工(如水泥浆凝固不足)会削弱井控能力。例如,浅气层关井后未固定钻具可能导致氢脆断裂。
提示:预防胜于补救,需严格落实坐岗制度、定期检查井控设备,并针对地层特性制定关井程序。若无法关井,应立即启动分流放喷等应急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