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借壳上市的经典案例分析,涵盖不同行业和操作模式:
一、国内经典案例
-
三六零借壳江南嘉捷(2017年)
- 操作模式 :360通过资产置换完成借壳,将自身核心资产注入业绩较差的江南嘉捷,同时剥离原有电梯业务。 - 结果 :交易金额达504亿元,成为当时中国借壳价格最高的案例,涨幅超过200%。
-
均胜电子借壳得亨股份(2010年)
- 操作模式 :均胜集团通过破产重组获得“超级净壳”得亨股份,后续注入8亿资产盘活上市公司,并发起反向收购,最终以4.3元/股价格完成对均胜8.87亿资产的对置。 - 结果 :被称为“蛇吞象”的案例,通过重组实现曲线上市。
-
松发股份收购恒力重工(2024年)
- 操作模式 :松发股份停牌期间以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恒力重工100%股权,转向造船业务。 - 结果 :标志着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转型,但案例更偏向重组而非传统借壳。
二、海外经典案例
-
车车科技借壳SPAC(2023年)
- 操作模式 :中国保险科技企业车车科技通过De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与Prime Impact Acquisition合并,实现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结果 :首日涨幅达581.82%,总市值近60亿美元,成为境外备案新规后的首个案例。
-
Able View景通实业借壳SPAC(2023年)
- 操作模式 :美妆跨境品牌Able View通过SPAC海南马纳卢收购 Corp.合并上市,股票代码ABLV。 - 结果 :首日小幅下跌,总市值约2.08亿美元。
三、其他典型案例
- S丰控股借壳D泰新材 (2011年):快递巨头S丰通过股权收购实现上市,利用壳公司资源拓展物流业务。- 强生集团母壳资源运作 :通过三次配股将下属分公司注入浦东强生,完成集团上市。- ST鑫新业务转型案例 :出版集团通过资产置换实现从矿产资源加工向出版传媒领域的转型。
四、策略与启示
- 业务协同 :成功案例中常伴随业务整合,如出版集团注入文化传媒资产、汽车零配件板块注入电子集团等。- 估值与溢价 :三六零、均胜等案例显示,借壳价格常高于净资产,但需注意交易合规性和市场风险。- 创新模式 :SPAC并购(如车车科技)为传统借壳提供新路径,降低融资成本。
以上案例反映了借壳上市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多样化操作,既包括传统资产置换,也涉及跨境并购与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