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正式确立始于1913年,但相关习俗可追溯至更早时期。具体历史演变如下:
-
起源阶段(上古至汉代)
春节雏形可追溯至殷商时期(约公元前14世纪),当时已有祭神祭祖的岁首祈年活动。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采用《太初历》,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岁首,确立春节作为法定节日的雏形。
-
名称与法定地位确立(1913年)
1913年7月,民国政府正式将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取代此前“过年”的称呼,并纳入法定节假日体系,这一改革由朱启钤提出并获批准。
-
习俗沿革
春节期间包含祭神、纳福、团圆等传统活动,其核心文化内涵(如敬天法祖、祈岁迎祥)自上古时代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总结 :春节的现代庆祝形式始于1913年,但相关习俗和文化根基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上古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