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身着花袄、手持红绢的机器人以整齐划一的秧歌舞姿惊艳全场,它们的艺名叫“福兮”(谐音“伏羲”),寓意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作为杭州宇树科技的H1人形机器人,“福兮”不仅具备360°全景感知、AI实时调动作等硬核技术,更通过3个月高强度训练完美复现东北秧歌的韵律与灵动,成为春晚科技美学的标杆。
-
技术内核:从“机械骨架”到“智能舞者”
“福兮”搭载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全身AI运动控制,关节扭矩达,能完成空翻、抛接绢等高难度动作。其AI算法可“听懂”音乐节奏,动态调整舞步,动作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
设计巧思:反差萌背后的艺术表达
刻意保留机械骨骼造型,与真人演员形成“赛博秧歌”的视觉冲击。未穿裤子的设计强化科技感,而手绢抛掷依赖腕部创新线机构,无绳却精准如杂技。 -
跨界里程碑:从实验室到全球舞台
继2021年机器牛“犇犇”后,“福兮”是宇树科技第二次登陆春晚。此前已参演《澳门2049》舞台剧,技术迭代使其集群协同能力提升300%,16台机器人可应对舞台突发状况。
未来,“福兮”代表的机器人舞蹈将拓展至虚拟偶像、医疗辅助等领域。这场人机共舞不仅刷新了大众对AI艺术的认知,更预示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