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廉政约谈记录是党政机关在重大节假日前开展的纪律监督活动,核心在于通过谈话提醒党员干部严守廉洁底线,防范“**”问题。其内容通常包括纪律强调、案例警示、个人表态及整改承诺,旨在强化廉政意识、压实主体责任,确保节日期间风清气正。
- 聚焦“**”风险:针对公款消费、收受礼金等节日高发问题明确禁令,如严禁违规宴请、电子红包等隐形腐败。
- 分层分类谈话:领导干部需带头承诺,年轻干部重点警示,结合岗位风险点定制化约谈。
- 案例警示教育:通过通报典型违纪案例,以案为鉴强化震慑,如挪用公款、违规操办婚宴等。
- 整改跟踪机制:约谈后需签字确认并落实整改,后续通过监督检查确保实效。
分点展开论述:
- 谈话框架标准化:记录需包含时间、地点、参与人及谈话内容,采用“提醒+反馈”双向沟通模式。例如,领导先强调纪律要求,被谈话人结合岗位风险谈认识与措施。
- 内容突出实操性:要求具体到“哪些不能做”,如明确禁止公款购买节礼、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等,避免空泛表态。
- 年轻干部专项教育:针对近年年轻干部违纪案例增多现象,约谈中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调“扣好第一粒扣子”。
- 结合单位实际:如经济发展部门侧重项目审批风险,基层乡镇关注惠民资金使用,确保谈话内容与业务风险挂钩。
总结提示:
节前廉政约谈并非****,而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抓手。党员干部需将谈话要求转化为行动自觉,单位则需通过常态化监督巩固成效,真正实现“谈话一次、警示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