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安全管控的核心在于资质审查、技术方案预控、过程动态监管及验收标准化。通过资质合规性筛查、专项方案专家论证、高危工序旁站监督等硬性措施,结合数字化监测、BIM技术模拟等创新手段,可系统性降低高空坠落、起重伤害等事故风险。
-
资质与责任体系双闭环
施工方需持有钢结构专业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严禁转包给无资质单位。总包单位对现场安全负总责,建设单位需协调交叉作业风险。专职安全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建立“企业-项目-班组”三级责任网络。 -
技术方案预控与交底
针对吊装、焊接等危大工程编制专项方案,跨度超36m或网架超60m需专家论证。采用BIM技术模拟施工难点,明确生命线、安全网、防坠器等防护措施。施工前逐级交底至作业人员,未通过验收严禁进入下一工序。 -
高危工序动态监管
起重设备索具每日检查,吊装区域设置隔离警示。高空作业落实“三必须”(安全带、安全帽、防滑鞋),多层交叉作业采用错时施工。监理单位对焊接、高强螺栓连接等关键节点旁站,发现隐患立即停工整改。 -
验收与运维标准化
实施举牌验收制度,高强度螺栓扭矩、焊缝质量等关键数据存档。竣工后移交维保手册,产权人需定期检查杆件变形、连接松动情况,人员密集场所每年强制安全排查。
提示: 结合“数字工地”系统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将安全管控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经验、技术、监管的深度融合是零事故目标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