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标准根据行业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交通运输领域
-
"两客一危"车辆隐患
-
超员20%以上、超速50%以上、超限超载100%以上
-
严重疲劳驾驶(连续驾驶8小时未休息20分钟)
-
酒驾醉驾违法行为。
-
-
道路基础设施隐患
-
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安全防护设施缺失导致3人以上死亡
-
矿山、钢铁等企业违规装载导致亡人事故
-
重点货运源头企业长期超限超载。
-
二、工业生产领域
-
企业安全管理隐患
-
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未经考核
-
特种作业人员无资质
-
缺乏操作规程和工艺控制指标。
-
-
危险源控制隐患
-
重大危险源未实现紧急切断功能
-
液氨储罐未设置注水措施
-
使用淘汰工艺、设备。
-
三、建筑施工领域
-
基坑支护隐患
-
自然放坡坡率、支护结构不符合方案
-
基坑变形观测未达标未采取控制措施
-
未分层分段开挖或擅自提前拆除支撑。
-
-
起重吊装隐患
-
起重机械超期未检测或未备案
-
操作人员无证上岗
-
未安装安全装置。
-
四、其他领域
-
有限空间作业隐患
-
未设置警示标志或未制定作业方案
-
灰尘涉爆场所未采取防爆措施。
-
-
粉尘爆炸隐患
-
除尘系统未规范设置泄爆装置
-
金属粉尘收集贮存未达标。
-
排查工作建议
-
分级分类排查 :依据行业标准(如《交通运输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指引》)分级分类实施。
-
技术手段辅助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风险。
-
隐患整改闭环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以上标准需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定期开展专项培训(如2025年2月奎屯市交通运输局已开展相关培训),并强化"检查+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