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起,我国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将逐步从15年提高至20年,但设置5年缓冲期(2025-2029年仍按15年执行),2030年起每年增加6个月,2040年后统一为20年。 这一调整遵循“长缴多得”原则,缓解养老基金压力,同时通过渐进式改革减少对临近退休人群的冲击。
-
缓冲期保障灵活性
2025年至2029年退休人员不受新规影响,仍可按15年标准领取养老金。例如,1975年出生的女职工若2030年退休,缴费年限要求仍为15年,但若实际缴费25年,基础养老金计算权重可提高8%,月领金额增加200-300元。 -
渐进调整减轻压力
2030年后退休人员需逐年增加缴费时长,每年延长6个月。以1985年出生者为例,2045年退休需缴满20年,但通过分阶段调整,可提前规划参保策略,如选择社平工资较低地区完成主要缴费,退休前转入高基数地区以提升待遇。 -
补救措施应对断缴风险
灵活就业者若存在断缴记录,需补足中断月份。1992年前参加工作者可补认视同缴费年限,最高增加15年工龄。跨省转移缴费年限也可优化收益,如沈阳缴满20年转北京,基础养老金可增长57%。 -
长期收益与规划建议
缴费年限延长虽增加成本,但回报显著:缴满25年者比15年者基础养老金多32%。建议25-35岁群体按100%基数缴费锁定高替代率,35岁后调整至60%基数平衡成本,并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抵税。
提示:参保人可通过国家社保平台实时查询缴费记录,利用“社保测算器”生成个性化方案。过渡期退休人员建议2025年内完成待遇预核,确保权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