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培训内容聚焦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创新,涵盖师德师风、课程开发、教学能力、信息素养、科研实践等核心领域,旨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学校特色课程建设。
-
师德师风与教育政策培训:以《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法》等法规为核心,强化教师政治思想、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四有”好教师榜样,引导教师将法律意识融入日常教学。
-
基础教育新课程与教法培训:依托国家及地方课程改革政策,围绕新课程标准开展专题学习与教学方法研讨,推动教师将课改理念转化为实践,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提升素质教育实施能力。
-
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构建: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学科发展前沿学习,帮助教师完善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教育理论修养,为教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
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提升:聚焦课堂结构优化与技能训练,涵盖公开课设计、观课评课、微课制作、智慧教室应用等内容,通过“研训一体化”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
德育工作与心理辅导能力培养:结合当前德育趋势,强化知行合一的德育策略,指导教师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指导能力,推动全员育人机制落实。
-
教育科研能力系统化训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训从选题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方法,倡导“问题即课题”理念,推动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项目,提升教师实证研究水平。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践:围绕AI辅助教学、跨校资源共建等热点,开展数字校园应用、混合式研修指导,助力教师掌握在线协作、个性化教学等技术工具。
总结而言,校本课程培训通过系统性内容设计,覆盖师德、知识、技能、科研全维度,既响应“双减”政策对素养教育的导向,也贴合“互联网+教育”趋势,为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特色化发展提供双重支撑。教师需结合自身短板,针对性参与对应模块,实现教学与科研能力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