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网瘫应急预案脚本是医疗机构为应对网络瘫痪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系统性操作指南,核心价值在于保障医疗业务连续性、数据安全和患者安全。其关键亮点包括:快速响应机制、多部门协同流程、数据备份恢复方案及替代性操作指引。
-
快速响应与分级处置
预案需明确网络瘫痪的等级划分标准(如局部断网、全院瘫痪、外部攻击等),并匹配对应的响应流程。例如:一级事件(30分钟未恢复)需立即启动备用电源和应急服务器,二级事件(10分钟未恢复)触发手工登记患者信息流程,同时技术团队优先修复核心系统(HIS、PACS等)。 -
业务连续性保障措施
- 替代性操作:预置纸质处方、检查申请单模板,人工叫号系统,以及关键药品库存的离线查询手册。
- 设备冗余:重要科室(如急诊、ICU)配备独立网络设备或4G/5G热点终端,确保生命支持设备联网优先权。
- 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断网演练”,重点培训收费窗口手工计价、药房手动配药等高频场景。
-
数据安全与恢复
采用“双活数据中心+本地冷备份”架构,确保电子病历、检验数据实时同步。预案中需标注备份数据调用权限(如仅限医务科主任授权),并规定瘫痪期间禁止在临时终端存储敏感数据,防止信息泄露。 -
多部门协同流程
成立应急指挥组(院领导、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明确分工:信息科负责技术排查与外部联络运营商,医务科协调临床业务降级运行,后勤保障组确保发电机燃油供应,宣传科统一对外发布停诊通知。 -
事后复盘与优化
网络恢复后48小时内需召开分析会,记录瘫痪原因、影响时长、处置漏洞,并更新预案。例如:若因勒索攻击导致瘫痪,需增加防火墙规则检查频次;若因内部操作失误,则强化权限管理制度。
医院网瘫应急预案脚本必须动态更新,与实际业务场景深度绑定。建议每季度结合新出现的网络安全威胁(如新型病毒、硬件老化风险)进行修订,并将关键步骤制成可视化流程图张贴于各科室,确保全员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