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应急预案演练脚本是医疗机构或急救团队模拟心脏骤停场景、规范抢救流程的重要工具,其核心在于快速响应、标准操作、团队协作**。通过演练可提升急救效率,确保患者黄金4分钟内获得有效救治。**
-
场景设计与角色分工
演练需模拟真实急救环境(如病房、公共场所),设定患者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的场景。明确护理员、医护人员等角色分工:护理员负责第一时间发现并呼救,医护人员迅速到场评估(判断意识、呼吸、脉搏)并启动心肺复苏流程。 -
标准化操作流程
- 判断与启动:轻拍呼叫患者,检查呼吸和颈动脉搏动(5-10秒内完成),确认无生命体征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 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下部,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保证充分回弹。
- 人工呼吸: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使用简易呼吸器或口对口吹气,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
-
团队协作与设备使用
多人配合时需分工明确,如一人负责按压、一人管理气道、另一人准备除颤仪和药物。演练需涵盖设备操作(如除颤仪能量选择、心电监护连接)及急救药品调配流程。 -
复盘与优化
演练结束后需总结操作时效性、团队配合漏洞,针对性改进。例如,缩短判断时间、优化按压深度或调整人员站位。
定期开展心肺复苏演练能显著提升急救成功率,建议医疗机构每季度组织一次,并结合最新指南更新脚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