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曙光未来5年将迎来高速增长期,核心驱动力包括液冷技术爆发、国产化替代加速及AI算力需求激增。 公司液冷业务产值预计从2023年的37.5亿元跃升至2028年的420亿元,总营收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政策红利(如“东数西算”)与技术壁垒(浸没式液冷PUE1.1)将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同时国产芯片适配与新兴场景(如大模型训练)拓展增长空间。
液冷技术领军优势
中科曙光浸没式液冷技术市占率有望从25%提升至35%,受益于IDC预测的中国液冷市场规模从150亿到1200亿的爆发。其全栈液冷方案(芯片至数据中心)已应用于国家级超算中心,未来将复制至金融、医疗等高密度算力场景。冷却液国产化替代(如替代3M氟化液)可降本20%-30%,进一步强化竞争力。
国产化替代与政策红利
信创政策推动国产服务器需求,中科曙光作为海光芯片第一大股东,生态协同效应显著。政府、金融等领域国产化订单占比提升,叠加“东数西算”工程对绿色数据中心(PUE<1.3)的硬性要求,液冷解决方案渗透率将从10%增至40%。
AI算力与新兴场景布局
公司推出千亿级参数模型训推一体机,抢占AI大模型私有化部署市场。边缘计算、智算中心等高密度场景需求增长,液冷存储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营收占比或从10%升至50%。济南智能制造基地投产将加速国产核心部件研发与产能释放。
风险与挑战
华为、浪潮等国内厂商与国际巨头Vertiv的竞争可能挤压市场份额,新型散热技术(如热电冷却)存在替代风险。供应链波动(如氟化液国产化进度)及宏观经济对政策落地节奏的影响需警惕。
未来展望
中科曙光有望跻身全球液冷第一梯队,若国产替代与政策落地超预期,2028年液冷业务产值或突破500亿元。投资者应关注订单增速、技术迭代与行业标准制定参与度,把握AI与绿色算力浪潮下的长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