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学极端天气应急预案的综合方案,结合多篇权威文件及实际案例整理而成:
一、总则
-
编制目的
提高学校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能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
适用范围
适用于暴雨、雷电、雨雪、冰雹、大风、大雾、高温、沙尘暴等极端天气的预防与应急处理。
-
工作原则
-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
-
应急领导小组
-
组长:校长(全面负责)
-
副组长:副校长(协助指挥)
-
成员:教导主任、总务主任、政教处主任、各班班主任及保安人员
-
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协调资源、指挥应急处理、事故调查及善后工作。
-
-
职责分工
-
总务处 :负责校舍安全检查、物资储备(如沙袋、防滑设备)、排水渠道疏通及夜间值班;
-
教务处 :组织错时放学、协调家长接送、指导学生安全离校;
-
政教处 :开展安全教育、演练组织、学生心理疏导;
-
班主任 :负责班级管理、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应急情况处理;
-
保安人员 :维持校门及校园秩序、指挥交通、协助疏散。
-
三、预防与预警
-
隐患排查
定期对校舍、电气线路、排水系统等进行检查,及时排除地质隐患和设施故障;
-
预警机制
关注气象预报,通过校会、广播、短信等方式及时向师生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应急演练。
四、应急响应
-
恶劣天气来临前
-
关闭电源、门窗,加固户外设施;
-
准备应急物资,确保排水畅通;
-
对学生进行防寒、防雨、防雷教育。
-
-
恶劣天气中
-
暴雨/雷电:暂停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到安全场所避难,关闭教学楼电源;
-
雨雪/大风:实施错时放学,通过校门、架空层疏导学生,避免拥堵;
-
雾霾/高温:减少户外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保障学生健康。
-
-
恶劣天气后
-
检查校舍安全,清理积水,恢复教学秩序;
-
对受影响设施进行维修,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
五、保障措施
-
物资保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沙袋、防滑垫、应急照明等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
-
培训与演练
每学期开展至少2次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反应能力;
-
责任追究
严肃追究未落实安全措施或处置不当的相关责任人。
六、附则
-
预案修订 :根据实际演练和天气变化,定期修订应急预案;
-
信息报送 :遇重大事故及时向上级教育部门报告。
通过以上方案,学校可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保障师生安全,维护教学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