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公文常识考试主要涵盖以下核心内容,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公文基本概念
-
定义 :公务文书,由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时形成,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
-
特点 :法定性、权威性、规范性、程序性、实用性。
二、公文分类
-
按行文方向
-
上行文(下级向上级)
-
平行文(同级或不相隶属机关)
-
下行文(上级向下级)。
-
-
按紧急程度
- 特急、急办、常规。
-
按秘密程度
- 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
-
按职能
- 法规性(命令、决定等)、指挥性(批复、通报等)、知照性(通知、公告等)。
三、公文处理流程
- 涵盖拟写、制作、传递、保管、利用及监督控制等环节。
四、公文结构与格式
-
结构 :版头(份号、密级等)、主体(标题、正文、结尾)、版记。
-
格式要点 :发文字号规范(代字+年份号+顺序号)、标题层次、正文排版等。
五、行文规则
-
遵循“逐级行文”原则,特殊紧急情况可越级行文(如自然灾害、多次请示未果等)。
-
明确主送、抄送机关,避免越权行文。
六、常用文种
-
领导指导类 :命令、决定、批复、通报。
-
事务类 :通知、请示、报告、函。
七、考试重点提示
-
易错点 :发文字号格式、越级行文条件、文种适用场景。
-
判断题常见类型 :作者定义(草拟者≠法定作者)、文种归属(函属商洽性而非领导性)。
建议考生通过权威教材系统学习,并结合历年真题强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