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高速行驶时,机动车易发生“水滑”现象,即轮胎与路面间形成水膜导致附着力骤降,车辆失控风险激增。 关键应对措施包括:稳住方向、缓抬油门、提前减速、减少变道,同时需注意能见度低、分道线打滑等衍生风险。
-
水滑的成因与危害
当车速过快或积水较深时,轮胎无法及时排开水膜,完全浮于水面,丧失抓地力。此时车辆可能突然偏移、侧滑甚至翻车,尤其在弯道或变道时更危险。 -
紧急处置方法
- 保持冷静:紧握方向盘,避免猛打方向或急刹,利用发动机牵阻缓慢降速。
- 灯光使用:开启雾灯、近光灯,低能见度时按法规保持车距(如能见度<100米时车速≤40km/h,车距≥50米)。
- 预防性驾驶策略
- 控速:雨天车速建议比平时降低20%,通过积水路段时提前松油门。
- 少变道:分道线因油漆涂层更易打滑,尽量减少车道切换。
- 车况检查:确保轮胎花纹深度达标、雨刮器有效,避免超载加重水滑风险。
- 环境与车辆协同
- 视线管理:及时除雾(冷风快速除雾或停车用热风),避免内外温差影响视野。
- 路线规划:出发前查询天气,避开暴雨时段或积水严重路段。
总结:雨天高速行车需将安全冗余度最大化,通过“降速、控距、亮尾”三原则主动规避水滑风险。若遇险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九字诀,将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