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处置的核心在于“快速控制、科学救援、防止次生灾害”,需遵循“先控制后消灭”“救人优先”“工艺与强攻结合”三大原则,同时确保救援人员安全防护和环境污染防控。
-
事故初期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物料来源并报警。优先使用固定消防设施(如泡沫灭火系统)冷却着火罐及邻近罐,防止火势蔓延。若固定设施损坏,改用大流量移动炮、消防机器人等装备,减少人员进入危险区。
-
火情侦察与警戒:通过技术手段(如可燃气体检测仪)和询问知情人,确定燃烧物质、罐体结构及周边风险。划定100m爆炸危险区和200m戒严区,疏散无关人员,设置上风方向撤离路线。
-
灭火战术选择:
- 人员被困时:优先救人,掩护救援需使用水枪或喷雾稀释有毒气体。
- 稳定燃烧时:采用“先外围后中间”策略,扑灭地面流淌火后再处理罐体火源,避免泡沫过量导致浮盘倾覆。
-
工艺措施与冷却保护:同步实施关阀断料、倒罐输转,降低罐内压力。持续均匀冷却罐壁至安全温度,防止变形或二次爆炸。重质油储罐需监测沸溢征兆(如罐壁颤抖、火焰变亮)并提前撤离。
-
后续处置与环保:灭火后彻底检查复燃风险,收集消防污水防止污染。清理残液时使用防爆工具,并做好事故现场记录以便调查。
提示:定期演练预案、更新设备,并确保救援人员熟悉储罐区结构和物料特性,是提升处置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