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混凝土养护的核心在于控制高温蒸发、延缓水化热反应,并通过持续保湿避免开裂。关键措施包括:选择低温时段浇筑、覆盖塑料膜保湿、蓄水养护或喷淋降温,并严格监控温差不超过20℃。
-
原材料与配比优化
水泥温度需低于40℃,砂石料堆应遮阳或喷淋降温,拌合水可加碎冰冷却至适宜温度。配合比设计需增加缓凝剂用量,减少坍落度损失,避免高温假凝。优先选用矿渣/粉煤灰水泥降低水化热。 -
浇筑时段与环境控制
避开正午高温,选择夜间或凌晨浇筑,此时湿度较高且风速较低。浇筑前对模板、钢筋喷雾降温至35℃以下,但需确保表面无附着水。突遇降雨需立即覆盖,防止积水冲刷未凝固混凝土。 -
保湿养护技术
初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密封,终凝后采用蓄水养护或定期喷淋,保持表面湿润至少14天。大面积工程可喷涂白色养护剂,反射阳光并减少水分蒸发。立面结构拆模后挂湿麻袋或粘贴养护膜。 -
温控与质量监测
大体积混凝土需埋设测温仪,控制内外温差≤25℃。若表面温度过高,禁止直接浇冷水,应缓慢降温(每日≤2℃)。高温干燥环境下,蒸发速率超过0.5kg/(m²·h)时需增设遮阳棚或防风设施。
夏季养护的黄金期为浇筑后前3天,需杜绝过早加载或拆模。通过科学控温与持久保湿,可显著提升混凝土抗裂性与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