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火灾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的核心在于“快速响应、科学疏散、专业救援”,需重点把握火灾风险评估、人员分层撤离、初期火情控制三大环节,同时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与定期演练。
-
风险评估与预防机制
医院需定期开展火灾隐患排查,重点检查配电室、氧气管道、库房等高风险区域,建立动态风险台账。结合医院“四多”特点(建筑多、人员多、弱势群体多、易燃物多),制定针对性防火措施,如设置明显疏散标识、严禁病房私接电源。 -
应急响应分级处理
- 初期火情:发现火情后立即启动报警系统,使用灭火器或消火栓控制火势,同步关闭邻近门窗、切断电源。
- 火势扩大:优先疏散重症患者及行动不便者,通过湿毛巾防护、低姿匍匐等方式沿安全通道撤离,严禁使用电梯。消防联动需明确联络人、信息通报流程,确保与消防队无缝对接。
-
演练与持续优化
每季度组织多场景模拟演练(如手术室火灾、夜间火情),检验预案实效性。演练后需复盘疏散效率、设备可用性等问题,更新预案漏洞,例如优化特殊人群转运方案或增设应急照明点位。
提示: 医院管理层应将火灾预案纳入全员培训,通过真实案例强化安全意识,同时确保消防设施维护与预案数字化(如PPT可视化流程)同步推进,提升应急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