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是保障师生饮食安全的核心措施,其关键在于压实校长首责、强化全链条监管、建立透明监督机制,并通过科学配餐与风险防控实现长效治理。
-
压实责任主体:校长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需落实自营食堂“非营利”要求,定期开展账务审查、人员培训及应急演练,确保从业人员健康管理无漏洞。严格执行每日陪餐制度,校领导与学生同菜同价用餐并记录问题。
-
全链条风险管控:从食材采购到加工留样,需全程规范操作。生鲜食品一日一送,限制调和油和冻荤使用比例;食品留样量不少于125克且冷藏48小时;配备防鼠防蝇设施,如60cm防鼠板、防虫筛网等,确保环境卫生达标。
-
透明化监督机制:公示食堂反馈渠道,成立膳食管理委员会和家长监督委员会,每月互动整改问题。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公开后厨操作,并设立监督电话鼓励社会参与。
-
营养与经费平衡:科学制定食谱,保证鱼禽肉蛋类供应量(如中学午餐不低于80克/餐),严控食堂成本开支,直接成本占比不低于伙食费收入的75%,剩余餐费需及时退还学生。
-
跨部门协同治理: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排查承包经营、招投标等环节,严打转包分包行为,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退出机制,对违规问题“严查立改+典型案例曝光”。
总结:校园食品安全需通过制度刚性、技术赋能与社会共治形成闭环,将专项整治转化为常态化管理,真正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