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货币政策将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以降准降息、流动性充裕为核心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金融等领域,同时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稳增长。
-
政策基调与目标
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旨在缓解有效需求不足、提振市场信心。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预计维持在5%左右,通过逆周期调节对冲外贸不确定性(如特朗普政策影响),并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 -
主要调控工具
- 价格工具:政策利率(如7天逆回购利率)和LPR有望进一步下调,幅度或达30-50BP,节奏上可能前置发力以应对经济波动。
- 数量工具:通过降准、买断式逆回购、国债买卖等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缓解政府债发行带来的资金压力。
-
结构性支持重点
信贷资源将向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倾斜,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再**)发挥更大作用,同时配合房地产市场和地方政府化债风险化解。 -
与财政政策协同
财政扩张(赤字率或升至3.5%-4%)与货币宽松形成合力,上半年靠前发力支撑经济回升,但若经济企稳,降息空间可能收窄。
综合来看,2025年货币政策将在稳增长与防风险间平衡,灵活调整节奏,为经济复苏提供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