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
2025年,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应对国内外经济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货币政策
- 政策取向由“稳健”变为“适度宽松”:这是时隔14年后货币政策再次采用“适度宽松”的表述,表明央行将采取更大力度的降息降准措施,以提供充裕合理的流动性,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 降息降准预期:预计2025年央行将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个基点,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个基点;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个基点。
- 结构性工具调整: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态势,但操作节奏和重点将有所变化,总体风格趋于稳健。
财政政策
- 基调从“积极”转为“更加积极”:2025年财政政策会加大逆周期、跨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 提高财政赤字率:预计2025年目标财政赤字率会从2024年的3.0%上调至4.0%左右,增加约1.3万亿元的财政支出能力,释放财政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
- 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计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会从2024年的3.9万亿元扩大到6.5万亿元左右;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规模上比上年增加3000亿元。
-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对扩大国内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持,财政政策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的特征越发明显。
其他政策工具
- 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可能体现在政策思路更加积极、工具更加丰富、操作力度更大、更有针对性、更具综合性等多个方面,如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成立特定目的公司或基金直接购买房地产相关资产、成立平准基金支持**发展等。
- 稳住楼市**:首次提出“稳住楼市**”,以稳定整体经济和预期,防止资本市场剧烈波动对经济造成冲击。
这些政策变化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应对经济挑战时的决心和创新精神,旨在通过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