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源分析如下:
一、执行难问题突出
-
地方保护主义与部门协作不足
部分地方和部门存在保护主义倾向,对法院执行协助不力,导致执行受阻。
-
被执行人规避执行现象严重
被执行人通过隐匿财产、恶意转移资产等方式逃避债务,加之法律手段有限,执行难度显著。
二、执行力量与素质不足
-
人员结构不合理
执行干警中非公务员身份人员占比高,晋升空间小,导致工作积极性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体力难以适应高强度执行任务。
-
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部分执行人员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存在拖延、推诿现象,甚至出现“出工不出力”情况。
三、审判与执行衔接不畅
-
审执脱节问题突出
审判阶段未充分考虑执行可行性,导致判决后执行困难;部分案件缺乏财产保全措施,错过**执行时机。
-
办案流程不规范
立案、执行等环节存在文书送达不及时、案外人财产误执行等问题,卷宗合格率低至3%。
四、执行效率与质量待提升
-
办案周期过长
仅重视法定期限结案,忽视各环节效率,导致整体执行周期拖延。
-
数据考核导向偏差
过度依赖数据报表,忽视当事人实际诉求,易引发执行人员造假或消极怠工。
五、外部环境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
社会观念与司法环境制约
公民法制观念淡漠,部分债务人将法院判决视为儿戏;法律对被执行人缺乏强制手段,制约执行效果。
-
监督力度不足
执行人员失职、乱作为现象频发,但部分领导对执行工作底数不清,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总结 :法院执行问题需从制度完善、力量建设、流程规范、社会协同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强化执行队伍建设、优化审执衔接、完善监督机制等措施,逐步破解执行难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