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门决算出现错误时,需根据错误类型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合规性。以下是具体处理方法:
一、常见错误类型及处理措施
-
上下年衔接错误
-
核对年初结转结余数据与上年末是否一致,未核对的需在CS01表说明调整依据。
-
若涉及预算执行偏差,需附调整说明文件,确保差异在合理范围内。
-
-
数据分类与明细错误
-
严格按《2024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修正收入分类(如教育收费填入F02表)。
-
明确区分支出明细,如基本建设支出需填入“资本性支出(基本建设)”栏次。
-
-
填报规范性问题
-
补充封面信息(单位类型、经费保障方式等)。
-
按规范顺序装订纸质报表(封面→上报文件→财政拨款表等)。
-
二、修改与审核流程
-
精准定位问题
- 根据财政部门反馈的审核意见,逐条核对错误提示,登录决算系统查看公式报错详情(如“非税收入金额不符”)。
-
账务核对与调整
-
重新与财政部门对账,确保财政拨款、非税收入等数据一致。
-
通过账务调整分录修正错误(如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明细调整),备注调整原因。
-
-
完善附件材料
-
在《填报说明》中附数据调整依据(如财政文件号)。
-
在《分析报告》增加“退回修改专项分析”,列明问题类型及整改措施。
-
-
二次审核与提交
-
系统二次审核时确保所有公式附说明,点击“全审”清零错误。
-
提交修改后的决算报告及补充材料,接受审计机关核查。
-
三、责任追究与法规依据
-
违反规定编制、报送决算的,将责令改正、追回款项,并对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
-
伪造决算信息的行为将依据《预算法》《会计法》等依法处理。
四、建议
-
建立内部财务审核机制,规范收支行为。
-
定期培训财务人员,提升决算编制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