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财务审计的核心是对政府及公共部门的财政收支、预算执行、资金管理等进行全面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其关键内容涵盖预算编制与执行、税收征管、专项资金使用、债务风险防控等,旨在规范财政秩序、提升资金效能、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保障。
-
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
重点审查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调整程序的合规性,以及决算数据的真实性。包括财政收入是否足额入库、支出是否按计划执行、是否存在无预算或超预算支出等问题,确保财政资金从分配到使用的全程透明。 -
税收与非税收入审计
监督税务、海关等部门的征管行为,核查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税费减免合规性,以及非税收入(如行政事业性收费、国有资产收益)是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防止截留挪用或违规减免。 -
专项资金与绩效审计
聚焦民生、科技、环保等重点领域资金的使用,检查项目进度与目标达成情况,揭示资金闲置、挤占挪用或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 -
政府债务与风险审计
评估债务规模、结构及偿还能力,监测隐性债务风险,严查违规举债或担保行为,促进债务资金投向合规、偿债计划可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
部门与下级财政审计
覆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关注“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易发问题领域;对下级政府则审查转移支付资金管理、财政体制运行情况,确保政策执行上下一致。
总结:财政财务审计通过多维度监督,既纠偏纠错,更推动制度完善。公众可通过审计结果公开了解资金流向,而单位需强化内控、提升绩效,共同维护财政健康运行。